其实,“尽快结束俄乌冲突”是普京从战争一开始就保持的一贯态度,他始终为双方谈判留出空间。 俄美战争开始后,一些俄美谈判是俄方主动发起的,但基本上已经分崩离析。 其次,普京和莫迪的会晤在中俄元首会晤后,普京吃了“定心丸”就去和莫迪说话,话语中更是平淡轻松。
那么,中俄首脑会谈发出了什么信号呢?
第三,“俄罗斯都主张推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,树立了国际关系的典范”。 普京这番话虽然有些虚,但其实他高度认同中俄“共同价值观”——的主张将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。 这句话呼应了“中方愿与俄方共同努力,体现大国担当,发挥引领作用,为混沌交错的世界注入稳定性”,表明中俄不仅在经贸上充分合作,而且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达成共识。 这使上海合作组织的定位和历史高度又从政治上再上了一个台阶。
所以中俄首脑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会晤比上次2月的会晤成果更加丰富更加务实。 普京借莫迪向世界释放“俄罗斯将尽可能结束在乌克兰的冲突”,并不是受到战场局势的影响,而是得到大国共识和支持后的平静动作,可以说俄罗斯已经做好了继续战斗的准备。
最后,西方阵营自相矛盾,普京的能源供应切断战略已经发挥了奇效。 G7以前达成的俄罗斯对能源的“价格限制”联盟实际上已经破产。 9月2日,G7财长在联合声明中确认,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设定价格上限。 对此,俄罗斯反制能源“停止供应”,目前北溪一号已经停止供气,普京直呼“绝对愚蠢”。
不仅欧盟内部对价格限制的矛盾很多,G7对印度的拥抱计划也告吹。 G7建议对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设定上限。 这个计划能否顺利进行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等国际上俄罗斯石油的“大宗买方”们是否愿意合作。 于是G7集团首先向印度发出了“邀请”。 印度当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,但印度9月16日在回答此事时表示:“印度不是G7成员国,购买俄罗斯油是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。”
俄罗斯不能接受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全面崩溃。 普京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声誉和俄罗斯的前途,所以俄罗斯只有一条路。 那就是战斗到最后。但是,这场生死搏斗终究不是要毫无代价地全面统治乌克兰,而是为了实现当初制定的乌克兰军事化纳粹化的目标,或者是为了实现顿巴斯地区的独立,克里米亚也会失去战果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