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爷爷奶奶平日都在干什么?
在活着的记忆里,老一辈人是不会玩智能手机的。平时最大的消遣就是在楼下打牌,或者在沙发上看电视,晚上跳广场舞。
然而,最近史超发现,短视频平台上隐藏着许多上了年纪的潮人,与之前的“不上网”相去甚远。
当你第一次看这些视频时,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到冲击。
@卧佛昆仑和尚是个很酷的白胡子老爷爷,爱打篮球。江湖人称他为“勾手老人”。
他记录的大多是和别人打篮球的内容。不要以为老人是为了食物而玩的。老人跑得很快,他的勾手投篮也很准。不管他在哪里,他经常一个勾手,球就进了。
很多看过他视频的年轻人都会忍不住叫你大叔或者大叔~
@华这个大叔的视频都是记录他去哪里钓鱼,在钓鱼的过程中给大家讲解一些钓鱼的技巧。
@肖战星面人,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老爷爷的视频是个泥人,但如果你再多看两秒钟,你会惊讶于这个泥人的精致程度。
这样的爷爷奶奶在Aauto快很多。
好多厉害的爷爷奶奶,不仔细看几个视频,真的不知道他们隐藏的这么深,看起来像当代的“扫地僧”。
通过自己喜欢的内容,自然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人,而这和年龄无关。
比如在@华的视频下,每次都有很多钓友来看他钓鱼,夸他技术好。
这一点在《2022 快手银龄人群内容生态报告》中也有明显体现。
快节奏的老人特别喜欢用正能量表情包,偏爱赞美和祝福。
这些视频的观众也很可爱,会很友好地刷花,可能有的是后辈,也会说些让爷爷奶奶开心的话,气氛热烈。
在报道中,我们也看到了Z世代与白银时代的代际交流。
此外,一些专攻美术行业的爷爷奶奶也开始投身专业教学,制作付费课程,甚至开始带货直播。
比如在@华的视频下,钓友看完视频后,经常会为他的钓箱和钓竿种草,所以他会做一些简单的好东西推荐。
有的爷爷结合自己的特长,做农业农村书法等付费课程。
不要看不起农业农村农民。老年人喜欢看这种类型的视频~
据《2022 快手银龄人群内容生态报告》介绍,爷爷喜欢在Aauto买农业课程比较快,奶奶喜欢买手工课程。
喜欢农业课程的爷爷一般喜欢苹果树,喜欢手工课程的奶奶对毛衣情有独钟。
当然,史超也会刷一些账号还没有粉丝的老人,但你点开首页,耐心看一看,都是真实生活。
比如@岳越和叶乃的爱好就很热烈。除了记录家庭生活,你最多能看到的就是一位89岁的老奶奶每天给孙女编辫子。
@爷爷奶奶把Aauto快当成朋友圈了。在他们在a auto faster的主页上,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每一个细节的记录。
例如,如果外面下冰雹,拍拍它:
作文也很简单,一口方言味:《下岭子寮》。
我去地里摘杏子。拍张照。
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。拍张照。
视频的内容也很直接,没有剧情,没有旁白,也没有剪辑和移镜的手法。
往往是晃动的镜头先拍大家今天吃了什么菜,再拍正在一起吃饭的亲戚,就这样结束了。
但当这些视频连在一起,生活的节奏是琐碎的,简单的,朴素的,这大概就是“记录”的力量。
还有一些爷爷奶奶,他们的生活被“数字时代”所困,但他们也在积极尝试学习使用手机和播放短视频。超身边有不少上了年纪的长辈,这几年开始做短视频。
仔细一想,似乎也能理解。现实生活中,子女为生活忙碌,孙子孙女不能天天陪在身边,自己也退休了,所以“孤独”往往就在这一刻来临。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都期望老人平平安安,健健康康。但往往被忽略的是,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爱好,希望得到认可。
除了线上的数字鸿沟之外,老年人在他们的线下生活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。像Aauto Quicker这样的平台,也联合了社会各界力量,在照顾老年痴呆症老人独居老人适老住房改造等方面继续提供帮助。
在世人之前的刻板印象中,老年人的生活是悠闲的,但也是乏味的。他们每天自然醒来,打不完的牌,跳不完的广场舞。
但随着“数字老龄化”的发展和防骗知识的普及,银发族的数字鸿沟正在逐渐缩小。在Aauto Quicker,一天24小时里,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大家看到,有着自己的诗意忙碌爱好和追求,仿佛是群居生活。在这个年纪,他们勇于做自己。
而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未来吗?
发表评论